毛泽东与陈嘉庚关于黄帝陵的往事
陈嘉庚是侨居新加坡、闻名南洋的实业家、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。毛泽东、陈嘉庚分别作为中共领袖与海外华侨领袖,在抗日战争中相识相交,他们同舟共济、肝胆相照致力于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大业,在他们的交往中还有关于黄帝陵保护的故事。
陈嘉庚曾两次来陕西祭拜黄帝陵,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爱国华侨领袖赴延安慰问途中,率领随行人员谒祭黄帝陵;第二次是担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,在访问西北途中拜谒黄帝陵和轩辕庙。
据《南侨回忆录》记述,1940年5月30日晨,陈嘉庚一行由西安出发,中午到三原县午餐,傍晚到宜君县住下。第二天早上启程,他们一行“遥见山坡上树木茂盛,异于其他诸山”,8时到中部县(即黄陵县)。在县长同陪下登桥山到达黄帝陵,见到陵墓“系土堆,略作圆形,面积不过2000方尺,高约20尺。”陵前建一亭,约2丈方,高1丈余,标“轩辕桥陵”,无石刻物等项。陵前香案上排列果品,陈先生焚香行祭拜礼,摄影留念,并肃立亭阶上演说,大意是南侨慰劳团代表南洋千万华侨拜谒始祖,回国慰劳考察,是为鼓励抗战民气,并要把获得的国内军民抗战的信息,带到海外去宣传,以争取更多抗战援助。随后陈先生一行登汉武帝祈仙台观赏陵景。陈嘉庚对黄帝陵之“风水”颇为赞赏,他写道:“由桥陵观之,岂三代以上黄帝时代,便有笃信风水者,不然如桥陵后方有高山起伏形势,其左右前后处处有水流环抱,近代迷信风水者所言之吉地,诚无出其右也。”
1955年9月,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在访问西北途中,第二次来到桥山拜谒了黄帝陵和轩辕庙,看到黄陵年久失修。遂于10月9日致信毛泽东,信中说,我此次访问西北,途经黄陵县时,顺便拜谒黄帝陵和轩辕庙。院中历代石碑犹在,知年古柏森森,惟庙宇木料多已腐坏,抛将倾塌,庭中草地,多为农民耕种。陵山多数私坟如鳞,曾查询县长,据说自解放后至今未派人看管。保护山陵标语虽有,但徒有虚名。黄帝陵乃我中华民族历史遗迹。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历史文物及各处寺庙尚且保护,而黄帝陵竟任其荒废,抑或中央主管部门,因偏僻未暇顾及。毛主席接信后即在原信上批示:“周总理,此件阅,请批交有关机关处理。我看陈先生的提议是有道理的。”(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》第五册,第431页)
陈嘉庚的直言建议,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。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,1956年,黄帝陵祭祀亭得到整修,陵墓外新筑砖花墙,庙院内“手植柏”、“挂甲柏”新作木栅栏,黄帝陵景区面貌焕然一新。
庚寅(2010)年公祭黄帝活动宣传资料选编/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,2010